欢迎访问大理永康医院
咨询电话:

大理永康医院

首页 >> 大理永康医院 >>文章阅读

下关痔疮怎么治疗

下关痔疮怎么治疗   生活中人们有很多的会患上痔疮,痔疮的出现让患者的生活会遭受很多的伤害,人们应注意了解痔疮的出现要注意及时的诊断,但是痔疮的家庭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我们看看医生的介绍。
 
  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痔疮是多见于经常站立者,和久坐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
 
  一、运动调养法。适当的运动可以减低静脉压,加强心脑血管系统的机能,消除便秘,增强肌肉的力量。这对痔疮的防治很有作用。提肛运动,是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全身放松,臀部及大腿用力加紧,配合吸气,将肛门向上收提,稍闭一下气,然后呼气,全身放松。这种运动可随时随地进行。
 
  二、药物调理法。可以用朴硝,花椒以10:1的比例加开水冲泡熏洗。也可以每日大便后,坚持用温水洗浴,外敷九华膏,五倍子散或黄连膏等。
 
  三、饮食起居调养法。生活规律化,每天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经常清洗肛门,并要保持干燥,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如西瓜,香蕉,番茄等都有润肠的作用。在夏季尤其应该多饮盐开水,避免汗液排泄过多。
  相信我们患者一定进行很彻底的治疗,并且采用正规的治疗方法,饮食必须注意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采取必要的锻炼,以增强体质,最后希望所有患者尽早康复。
 
  下关痔疮怎么治疗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的改善,近年来痔疮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城市里面的上班族增加,农村里面打麻将的人数也不少,我们来看看引发痔疮的原因,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还是了解一下,提早预防痔疮。
 
  1.改变生活习惯
 
  避免久站久坐,经常要换个姿势,自我放松一下。
 
  2.改善饮食习惯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粮调剂合适。饮食宜清淡、润肠通便,宜食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肛门黏膜皮肤而局部充血、灼痛,加重痔疮发病,应忌食。另外痔疮患者还应忌烟酒,避免暴饮暴食。大便通畅能减少便秘,可以有效预防痔疮。多吃麸皮、麦片、蔬菜、水果,特别是韭菜、菜心梗等有纤维的青菜。避免食用辛辣、油炸食品,减少烟酒。
  3.锻炼肛门括约肌
 
  A.仰卧,双腿抬高,模拟骑车动作,在空中交替蹬踩。
 
  B.收缩肛门,上提括约肌,1天做5组,1组20下。
 
  4.花洒头冲洗***
 
  在便后可以用花洒头冲洗,并用水流刺激***,冲击肛门5分钟。注意肛门清洁。保持肛门清洁,常用温水清洗,勤换内裤。节制性生活,注意性生活的清洁卫生。会阴部分泌物较多者,应便后或睡前用温水清洗肛门。勤换内裤,清洗的内裤应在阳光下晒干。
 
  5.睡前泡温水
 
  在睡前可以用温热水浸泡肛门15分钟,并在其过程中收缩肛门。
 
  6.定时排便
  适量吃缓泄剂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平时可以适量选用牛黄解毒丸、大黄苏打片或者清热解毒的凉茶。早晨起床可喝一杯凉开水,能促进排便。大便时不宜看书报,否则将忽略便意,日久造成粪便停滞,形成干硬粪块,不易排出。不宜过久地蹲厕努挣,久蹲久坐,可导致痔静脉曲张出血。
 
  下关痔疮怎么治疗  7.便秘病人自我***肚子
 
  有便秘的病人可以在自己肚子上由左到右地打圈***,这是粪便从形成到排出的路径,自我***可以改善便秘。
 
  8.坚持体育锻炼
 
  从事久坐、久立工作的人,工作1-2小时后,应适当走动10-15分钟。平时可选择跑步、打太极拳、健身操、工间操等活动项目,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肠蠕动,减少盆腔充血和痔疮发生。没事的时候可多做提肛运动,对预防痔疮有很好的效果。
 
  9.治疗原发疾病
 
  应及时治疗肛周疾患及全身性疾患,可减少痔的发生。如蛲虫病、滴虫病、肛周湿疹、便秘、腹泻、白带过多、高血压症、心脏病、肺气肿、糖尿病等。
 

温馨提示: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请点击在线客服一对一交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