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安生殖专科医院
咨询电话:

新安生殖专科医院

首页 >> 新安生殖专科医院 >>文章阅读

男性50岁精越来越少,怎么回事

  50岁是男人性功能健康的分水岭,随着年龄的增长,此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一般,男人过了50岁,睾丸功能减退和内分泌紊乱,使附睾、睾丸缩小,前列腺、精囊腺发育不良导致精液分泌不足。很多50岁男性性交精液减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接下来为您解答!
 
  温馨提示:男性精液量受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等腺体的分泌,一旦发生炎症,或射精过于频繁时,精液量会有所减少,影响生育功能,建议禁欲2到7天,去正规医院查精液常规。
 
  50岁男人性交精液少怎么回事
 
  【健康咨询】
 
  我老公今年37岁想要二胎,但是近期性交时性欲不强,精液太少硬度不够是怎么回事啊?还有生育的可能性吗?精液太少如何医治比较好?
 
  ---新安生殖专科医院解答:您好,随着年龄上升,男性性欲下降,阴茎勃起硬度不够,应警惕性功能障碍疾病,尤其是对于35-50岁之后的男性是勃起功能障碍(ED)的高发期,多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病有关。
        
 
  一般而言,健康男性性交时,精液量为2-5毫升,小于2毫升为精液少。由于精液太少导致精子活力下降,与女性生殖道接触面积小,或因粘稠不利于精子进入女方宫颈口,从而降低女性受孕几率。
 
  指导意见:造成精液少的原因比较多,临床也称作少精症。中老年男性性交精液太少,还需警惕射精无力病症,如不尽早治疗易导致不育。建议您尽早去正规医院做个检查,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相关阅读:少精症弱精症怀孕几率,你知道吗
 
  【新安生殖专科医院医生解读】50岁男性性交精液少的原因
 
  1、性生活不节制导致精液少
 
  有些人性生活频繁,过度消耗体力和精液,长期如此导致体质下降,精液亏损导致精液过少,引起少精症。医生指出,性交过度易诱发前列腺炎,也会导致性交精液少,建议去做前列腺相关检查。
 
  2、营养缺乏导致精液少
 
  尤其是男人过了50岁,身体各项机能减退,此时是预防性衰老的关键时期,微量元素缺乏锌、维生素E的缺乏也是导致男性性欲降低,精液减少的原因,应该多吃锌含量丰富的食物。
 
  男人吃什么补精子?点击进入
 
  3、不良习惯导致精液少
 
  中老年男性经常吸烟喝酒,久坐都会影响精子的活力,使精子数量变少。这些不良习惯不能忽视,年轻人经常穿紧身牛仔裤,过食辛辣食物,手淫频繁等,都会影响精液质量。
 
  4、内分泌异常导致性交精液过少
 
  男性正常性欲和生精功能依赖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正常,其中任何一环节障碍,都会导致性欲低下,影响生精功能。甲状腺、肾上腺疾病也会影响生殖腺功能而致少精子症。
 
  5、泌尿生殖感染疾病导致精液过少
 
  包括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病,这些疾病没有及时的治疗,由于病情加重,也会导致精子少的现象。临床上多数男性精液太,经检查多是泌尿感染疾病引起。
 
  男人性交时精液少怎么检查?排除以下2种情况
 
  1、精液采集过程中,未把精液全部射入容器而洒在容器外,或在家采集精液后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容器密封不好而漏失,就会造成精液量过少的假象。
 
  2、正常情况下,精液是向前从尿道口射出的,假如在射精时膀胱口关闭不严,精液就会逆行射入膀胱。这样就会出现精液量少的情况,需排除逆行射精的可能。
 
  50岁男人性交精液少如何医治?【对症治疗】
 
  1、内分泌治疗。对于检查由于内分泌异常引起的精液少,应采用内分泌的方法进行治疗。内分泌检查血FSH,LH明显低于正常,说明是低促性腺激素功能减退,需要一年的时间即可见效。
 
  2、药物治疗。
 
  (1)医院通常输液所用的能量合剂成分之一,以ATP为代表;
 
  (2)非甾体类抗炎药,以消炎痛为代表;
 
  (3)前列腺素衍生物,以前列腺素E类为代表;
 
  (4)中药配剂之类,疗程与效果因处方及医院各异。
 
  【健康指南】男性朋友如何预防性交精液太少?
     
                         >>医生在线,点击免费咨询
 
  1、避免不良因素的接触,如性病、放射线和高温等。内裤应宽松,不宜穿紧身裤,不宜进行桑那浴、蒸气浴。
 
  2、保持良好情绪,坚持锻炼。
 
  3、普及性教育,使患者对性生理和生殖生理有所了解,科学地对待不育,消除心理上的种种顾虑。
 
  4、科学地进行性生活,不恣情纵欲,节制房事。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对“男性50岁精越来越少,怎么回事”的相关介绍,精液少会降低女性受孕几率,影响家庭幸福!建议您引起重视,及早去正规医院检查医治!如您还有疑问可点击咨询在线医生为您详细解答!

温馨提示: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请点击在线客服一对一交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