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蒙阴安康医院
咨询电话:

蒙阴安康医院

首页 >> 蒙阴安康医院 >>文章阅读

蒙阴做包皮手术多少钱

    蒙阴做包皮手术多少钱      包皮是指男性阴茎皮肤在阴茎头处褶成双层的皮肤。一般来讲男童在7岁之前,其包皮完全包住阴茎头及尿道口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不断发育,在多数男性中,他们的包皮会逐渐向阴茎头后方退缩,其包皮口逐渐扩大。当身体完全发育成熟后,包皮会退缩到阴茎冠后方,使阴茎头完全外露。是多数男性发展的趋势。
    
    包皮过长可造成阴茎短小
    
    据医学界的概率估计,男性在15~16岁时,约有1/3的人龟头开始外露,到20岁时,有2/3的人阴茎的外形可以完成上述的转变。然而,还有另外的1/3男性,即使到了成年时期,由于包皮过长或包茎,仍使其龟头不能突露。所谓包皮过长,即男性到了15~16岁时,其阴茎包皮仍然把阴茎包住,但能向上翻起露出阴茎龟头。如果阴茎包皮口很小,且包皮又不能翻起露出龟头,那问题就比包皮过长更加有害,叫做包茎。据我国有关医生统计,我国男性中包皮过长者约占29%,包茎者占9%。
    
    包皮过长除了能造成男性阴茎癌和龟头炎等病症自身的病症以外,男性包皮过长也是造成女性生殖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学上认为男性包皮过长也是日后出现小阴茎的一个征兆。临床证明,当男性进入青春期后,阴茎的发育是否健壮与阴茎的包皮有着很大的关系。当龟头突露包皮之外,龟头的生长发育便较为迅速,变得粗大,其冠状沟边线就突起卷曲,同时阴茎体的发育也加快。但如果由于包皮过长或包茎,龟头被包皮包裹在内,则其生长发育就会受到限制,有的甚至会出现细体尖头的形状。
    
    阴茎过于细小,对成年后的性生活无疑会产生不良影响,特别会降低女方在性交时的快感。因此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包皮过长或存在包茎,较好在4~12岁时为其进行切除手术。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手术,还可在成年时进行自我矫正,以促使阴茎的生长发育。
    
    自我矫正包皮过长的方法是:每天用2~3次的时间,用手将包皮向上撸动,用力要轻柔,使龟头暴露于外,每次向上撸动3~5分钟,然后松手。如此坚持数月,龟头即会突露出包皮,生长会加快,最后边缘突起卷曲,包皮就不会复员而将龟头包住,整个阴茎也会加速生长。
    
    蒙阴做包皮手术多少钱     包皮过长不仅能引起自身的病症还可以给对方带来灾难和痛苦,更重要的是可能造成男性阴茎短小,严重影响性福生活的一辈子。所以说男性包皮过长要及时行包皮环切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男性朋友都有着包皮过长这种疾病,那么对于包皮过长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去进行治疗呢,下面我们就对该疾病的手术过程进行一些介绍,希望能够给广大的患者朋友们带来一定的帮助,对手术过程有所了解。
    
    包皮过长的手术过程是怎样的呢?大家要注意,包皮过长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患上了这种疾病的话,千万不要盲目的治疗疾病,这样的话,治疗效果是很不好的,大家要多了解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那么,包皮过长的手术过程是怎样的呢?
    
    1、体位 平卧位。
    
    2、清洗消毒 用肥皂水和盐水清洗局部,用1∶1000新洁尔灭液消毒;包茎者以注射器接静脉切开针头将新洁尔灭液注入包皮囊内消毒。
    
    3、分离粘连 有包皮口狭窄及包皮与阴茎头粘连者,先用止血钳扩大包皮口,再用两把止血钳夹起背侧缘正中部位。用有槽探针分离粘连,直至阴茎头与包皮完全分开。再用消毒生理盐水清洁包皮囊及阴茎头。
    
    蒙阴做包皮手术多少钱       4、设计切口 用一把止血钳夹住包皮系带处,以提起包皮。以刀尖在包皮外板距冠状沟缘远端0。5cm处划一切痕,准备作为环切切口,要防止切除过多。
    
    5、背侧切开 用剪刀沿探针槽剪开包皮内、外板,包皮内板也应剪至距冠状沟缘约0。5cm处。
    
    6、切除包皮 将包皮内、外板对齐,向外拉开夹在包皮背侧及系带处的止血钳,再复查包皮外板切痕作为环切切口是否适当。如果适当,用弯剪沿距冠状沟约0。5cm的切痕处剪去右侧皮瓣,然后再剪左侧。包皮系带处的内外板可以不剪去,或者多保留一些。
    
    7、止血 将阴茎皮肤向上退缩,显露出血点后止血,应特别注意将阴茎背侧正中的阴茎背浅静脉结扎。
    
    8、缝合 用细丝线先在环形切口的背、腹、左、右处各缝合一针,结扎不要太紧,以免组织水肿时勒坏皮肤。缝线不剪短,留作固定敷料用。再用每两针缝线之间缝合1~2针,缝针应靠近切缘穿出。
    
    9、包扎 将一条凡士林纱布(毛边叠在里面)环绕包皮切口处,用留长的缝线固定,然后用数层纱布包扎。

温馨提示: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请点击在线客服一对一交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