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礼泉同济医院
咨询电话:

礼泉同济医院

首页 >> 礼泉同济医院 >>文章阅读

礼泉治疗内痔的方法

  礼泉治疗内痔的方法  内痔的主要症状以无痛性便血,排便后肛门有肿物脱出为主,内痔无炎症时不会出现肿痛。礼泉同济肛肠医院医生提示,内痔初期是很少便血的,一般只是纸巾上带点血,或是滴血。如果达到便血的程度,已经是痔疮严重的时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了。
 
  礼泉同济肛肠医院医生提到,我院采用韩国无痛肛门镜为内痔便血患者做检查确诊。韩国无痛肛门镜采用医用视频摄像技术,让医患清晰、准确、直观地了解病情,帮助患者选择治疗方案,避免因传统人为检查带来不足而造成病情延误。同时,韩国无痛肛门镜还可将病灶锁定后打印成像,为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提供可靠依据。检查时间仅需3-5分钟,正确诊断率99%以上,避免了误诊、漏诊,是目前国际上肛肠病检查诊断的尖端设备。
 
  韩国电子肛门镜能给我们检查,了解病情,那么什么样子诊疗能助患者康复呢?
 
  对于内痔便血的治疗,礼泉同济肛肠医院医生采用同济智能PPH手术治疗内痔便血。利用环状痔疮缝合枪,把已脱出肛门的痔疮拉回原位,同时截断向痔疮提供血液的血管,令痔疮不再胀大,可以减低病人痛楚。同济智能PPH手术的时间大约20分钟。由于手术时吻合口在肛门齿线以上,没有敏感的痛觉神经末梢,因而术后疼痛明显减少,且术后患者恢复时间快。
 
  礼泉同济肛肠医院医生郑重提醒:若痔疮出现便血,不要以为是痔疮就一定是无关紧要的小病,患者应及时到正规专业医院做检查明确病情,讳疾忌医或到不正规的小诊所治疗,不仅会错过疾病的佳治疗期,还可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和手术后遗症。

 




 
  礼泉治疗内痔的方法  内痔是痔疮的一种,在医学上,内痔是指生于齿线以上,由粘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路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内痔初期症状不怎么明显,若发展到后期就比较严重了。礼泉同济肛肠医生介绍,无痛性、间歇性便鲜红色血是内痔的典型症状,有时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有时为滴血或射血。这是由于质硬粪便擦破黏膜,或因排便时过于用力, 血管内压力增高,以致曲张静脉血管破裂引起出血破裂引起出血。
 
  礼泉同济医院肛肠医生指出,如果达到便血的程度,已经是痔疮严重的时期。内痔疮便血有什么危害呢?
 
  内痔便血的危害:
 
  1、因长期便血极易造成患者贫血。一般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贫血较重或进展较快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一些患者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兴奋、烦躁等。





 

 
  2、长期便血导致肛门脓肿、肛门感染,一旦形成肛裂,细菌、毒素、脓栓就容易侵入血液引发败血症,毒血症、浓毒血症。
 
  3、由于痔核经常脱出,造成肛门括约肌松弛,黏液流出肛门外刺激周围皮肤,易导致瘙痒及皮肤湿疹。
 
  礼泉同济医院肛肠医生解析,大便带血是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直肠和肛门部出血的一个特殊症状,提示肠道有器质性病变,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也可有便血的症状。必须十分重视,及时明确诊断,抓紧治疗。
 
  礼泉治疗内痔的方法  很多内痔患者术后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就觉得是复发了,担心是不是自己又得进行手术。同济医生提示:其实不然,不是所有出现并发症的都是复发,虽然内痔术后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疼痛、出血、发热、水肿、小便不利等术后并发症,但是这不是意味着痔疮复发,只要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适宜的促使即可。
 
  1)疼痛:口服止痛药,或用1%普鲁卡因10毫升在中髎或下髎穴封闭,每侧5毫升。也可选用少腹逐瘀汤,加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蒲公英20克,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2)出血:若内痔结扎不牢,或痔核枯脱,出现创面渗血,可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也可外敷止血散。若小动脉出血,应在能充分暴露出血点的条件下进行缝扎止血;术后可口服云南白药等,以防出血。
 





 
  3)发热:因组织坏死被吸收引起的发热,体温通常不高(38℃以下),一般不须处理,注意观察。若为局部感染引起高热,应服清热解毒药物,方选黄连解毒汤加金银花、连翘、败酱草。
 
  4)水肿:可用朴硝30克、黄柏30克、金银花15克、红花15克、蒲公英20克、白矾3克煎水熏洗,每日1-2次。或用1:5000高锰酸钾热水坐浴,浴后外敷痔疮膏。轻者可用热水袋热敷。
 
  5)小便小利:多饮水,或用车前子30克、冬瓜皮30克煎水代茶饮服;也可针刺三阴交、水分、关元、中极等穴位,或用l%普鲁卡因10毫升长强穴封闭,或用热水袋热敷。
 
  
  • 快速问答足不出户 了解问题
  • 预约挂号无需排队 免费挂号
  • 医院品牌医院概况 全面了解
  • 来院路线熟悉路线 轻松就诊
热门文选
推荐阅读

温馨提示: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请点击在线客服一对一交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