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荔浦协和医院
咨询电话:

荔浦协和医院

首页 >> 荔浦协和医院 >>文章阅读

荔浦哪里看妇科好

        荔浦哪里看妇科好  今年,中国各大城市都出现了雾霾天气,荔浦也不例外。除了出行受到影响,雾霾的危害让人们忧心忡忡。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雾霾会对人体呼吸系统、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产生威胁,还可能影响人的生殖能力。
 
  雾霾真的会影响生殖力?答案是肯定的!荔浦县协和医院主任医师谷香珍主任指出:雾霾的确是影响生殖力的重要因素,除病理性因素、环境因素外,雾霾已成为导致不孕不育夫妻迅速增加的一大主因。
 
  雾霾是怎么样影响生殖力的?
 
  雾霾中含有颗粒物的污染,尤其是细颗粒物,比如PM2.5,这些颗粒物本身化学成分中含有重金属或是带二次离子,同时还会带病菌和病毒。
 
  对女性而言,长期吸入有毒物质,会造成月经失调、内分泌紊乱,排卵异常。即使排卵,卵子质量也不好。有毒物质也可能给卵巢带来直接损害,最终引起过早的绝经或卵巢疾病。
 
  对男性而言,会影响男性激素的正常分泌,从而导致性机能衰竭和阳痿,有毒物质也可以造成精子生成障碍,造成因精子缺少而诱发的生育问题。
 
  此外,谷香珍主任还指出:雾霾对孕妇、胎儿也有负面的健康影响,雾霾当中含有很多病毒颗粒,如果妊娠的产妇被病毒颗粒侵蚀,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雾霾天气如何保障孕育健康?
 
  1、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医用口罩,专门防护PM2.5的,普通口罩过滤效率达不到要求。
 
  2、家里定时开窗,每天通风40分钟左右,一般选择早10点-晚6点,这是一天中空气相对较好的时间。
 
  3、进屋立即洗脸,用生理盐水洗鼻。
 
  4、饮食要清淡,多喝水。多吃些可以清肺的食物,如白萝卜、梨等;同时可以吃一些解毒的食品,如木耳、海带、香菇等。
 
  5、雾霾天气出行时要选择好路线,避开堵车严重的路段,远离雾霾严重的地方。
 
  6、注意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运动,运动时要选择雾霾天气较轻的时段进行。
 
  
 
  荔浦哪里看妇科好  孩子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希望的象征,寄托了全家最美好的祝福。然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也需要准父母们即使了解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为顺利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久前,2013年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的发布其结果让人不容乐观,准妈妈们也应提高警惕。
 
  报告指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约为5.6%,而根据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我国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每万人109例上升到2012年的每万人153例,那么,准妈妈该如何预防婴儿的出生缺陷呢?
 
  发生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因素
 
  现在新生儿缺陷逐年增加,目前先天性疾病成因主要是受遗传性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遗传因素在先天性疾病的致病因素里占80%,这方面因素虽然不能人为干扰,但通过检测可减少此类病儿的出生。外界环境致病因素包括工业污染、家庭装修等;另外,一些特殊工种、个人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易造成新生儿的先天性疾病。这部分致病因素比例虽小,但仍不可忽视。所以发病率降到最低限度,各医院从孕前检查、孕期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这三道关口进行严格控制。
 
  “三道防线”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
 
  第一道防线:孕前着手做准备。荔浦县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刘介绍,在三道防线中,孕前期的检查是重中之重,有一些比较明显的遗传病,比如血友病,一般情况下都是妈妈是携带者,但是男孩子是发病者,如果孕前你自己知道是血友病的携带者,那么在怀孕以后就避免出生男性婴儿,或者你发现血友病的婴儿以后就应该及时中止妊娠。

 


 

  第二道防线:在怀孕期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尤其是进行超声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女性朋友一定要不要忽视。
 
  第三道防线:孩子出生以后女性应该怎么办。较好3-6个月内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因为部分病症早期筛查出来之后,做相应的治疗完全可以避免在晚期发生严重的出生缺陷。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孕前检查和孕期检查不能查出所有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心病,除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可以查出外,一些功能性的病变很难查出。这样仍有不少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被生下来。但“新生儿疾病筛查”可及早发现先天性疾病患儿,如及时补救,可通过药物改善症状。如苯丙酮尿症的患儿如早期发现,通过服用专门食品,可以让患儿的痴呆症状减轻,基本接近正常儿童水平。
 
  除此之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也能降低先天性疾病患儿的出生,除了依靠以上三道关的检测外,改变个人不良生活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个人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等要及时停止。
 

温馨提示: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请点击在线客服一对一交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