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会泽同济医院
咨询电话:

会泽同济医院

首页 >> 会泽同济医院 >>文章阅读

会泽割痔疮

  会泽割痔疮  会泽同济肛肠医院医生指出:痔疮虽然不是危害生命的严重疾病,但是久拖不治,同样会给身体带来严重伤害,影响日常生活。了解痔疮的症状,对于人们提前发现和治疗痔疮有很大作用。
 
  痔疮的症状表现

  1、疼痛:单纯内痔个别无疼痛,有时仅觉得肛门部坠胀或排便艰难。若发炎肿胀,痔内有血栓引起或嵌顿,会有疼痛;如脱出未及时复位,则疼痛减轻;如发生嵌顿,有溃烂现象引起肛缘发炎水肿,则疼痛猛烈。
 
  2、粘液流出:直肠粘膜临时受痔安慰,招致分泌物增多;晚期内痔,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轻者大便时流出,重者不排便时也自然流出。内痔脱出时,分泌物将更多。
 
  3、便血:便血是内痔晚期最罕见的症状,便中或便后出血,血色鲜红,有时大便外表附有大批血液,或将手纸染红,有时为滴血或射血。如临时反复出血或屡次大批出血,还可引起贫血。
 
  4、脱出:痔核脱出罕见于内痔晚期,先有便血,后有脱垂。有时是1~2个痔核伴随脱出,有时是整个痔核并带有直肠粘膜一起脱出,开端仅在排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还纳。症状较重者,脱出后需用手推回,或卧床劳动方能复位,结合治疗才能恢复。
 
  5、瘙痒:因分泌物或脱出痔核的安慰,使肛门四面湿润不洁,发生湿疹和搔痒,瘙痒有时是因内痔脱出反复作用而引起的。
 
  痔疮患者在日常应该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或蹲着,坚持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小时的运动,可以有效缓解痔疮的症状,减轻病情。
 
  如何治痔疮较好?
 
  会泽同济肛肠专科医院引进的“安氏疗法”治痔疮以安全无痛、随治随走、疗效显着着称,这项技术在治疗过程中是不需要住院的,从而加快了康复的周期,是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的。

  什么是“安氏疗法”
 
  “肛肠病安氏疗法”是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安阿玥教授发明的一套“小、巧、快”独特治疗肛肠病的方法,以高效、安全、恢复快、痛苦小而着称,是目前我国肛肠专业唯一以个人姓氏命名的系列疗法。该疗法1991年曾获世界医学发明三项金奖,是我国历届医学获奖最高的一次,被卫生部唯一批准面向全国推广的“十年百项计划”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的肛肠治疗新技术,代表目前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的临床最高水平,目前已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推广。在江西,只有会泽同济肛肠专科医院拥有此技术!
 
  得了痔疮很痛苦,生活工作都烦恼。会泽同济肛肠医院医生说,痔疮很多时候都是由生活中的坏习惯诱发的,如久坐着玩游戏,长时间熬夜加班等,要预防痔疮,及时纠正坏习惯很有必要。
 
  会泽割痔疮    哪些坏习惯会诱发痔疮
 
  1、单一体位持续过久
 
  据调查研究显示,长时间坐者患痔疮率为72.9%,长时间站者为73.5%,不断走动的人群,患痔率仅43%。因此,办公室人员一般每坐45~60分钟,应该站起来活动10分钟,久蹲者每半小时应该站起来或坐一会儿,长时间站者应间隔1小时左右坐上10分钟。
 
  2、大便时间太长
 
  大便不定时,大便时看书看报,大便时间太长,易导致痔疮的发生。大便不定时容易使肠道功能紊乱,大便时看书看报,容易分散注意力,增加肛门负担,同时延长大便时间,促使肛门处静脉血液淤积不畅,肛垫因用力而下移,从而罹患痔疮。
 
  3、便后不洗肛门
 
  大便后肛门被大量粪汁污染,即使用再多的手纸擦拭,也难以清洁肛门,因为无法将肛门皮肤皱褶内的残粪去除,这些残留的粪便就成了痔疮生成的温床,为此,便后必须用清水清洗肛门一次,如有条件,较好坐浴10~15分钟,这样可防止感染以及痔疮的发生。
 
  4、不注意劳逸结合
 
  外痔、血栓性外痔、嵌顿痔和内痔出血病人是发生在过分劳累、长途旅行以后,有些人通宵达旦搓麻将,未能正常休息,结果导致痔疮急性发作。

  5、喜好吃辣和饮酒
 
  辛辣刺激食物和饮酒,可使肛窦充血,痔疮出血。古籍《太平圣惠方》中云:“夫酒痔者,由人饮酒过分,酒性酷热有大毒,渍于脏腑,攻壅大肠,故令下白。”不少大便出血病人是发生在大量饮酒和吃辛辣刺激食物之后。
 
  6、只吃精细加工食品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肠道蠕动,防治大便秘结和痔疮,而精细加工的食品减缓了肠道的蠕动,容易堆积肠道垃圾。每人每天较好能吃新鲜蔬菜500克。
 
  7、喝水太少
 
  喝水太少可致粪便干燥和大便秘结。一天喝8杯水是比较理想的,对于防治粪便干燥和痔疮有一定的作用。另外,不宜喝过浓的茶,否则反而不利于大便的排出,容易对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会泽同济肛肠医院温馨提示:关注肛肠健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习惯,远离痔疮,一身轻松。

温馨提示: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请点击在线客服一对一交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