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花都康政医院
咨询电话:

花都康政医院

首页 >> 花都康政医院 >>文章阅读

花都性病专科医院

  花都性病专科医院      梅毒感染人数近年来疯长:据全国各地报告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梅毒在女性患者的增长幅度已显着高于男性患者,花都康政医院在门诊病例中也发现原来的男性病例居多变为女性居多。女性梅毒溃疡较男性更具隐蔽性,往往得不到及时发现,造成进一步传播。

  梅毒感染人数近年来疯长
 
  男科疾病咨询
 
  梅毒传染性极强,梅毒溃疡患者特别易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梅毒在我国死灰复燃后,迅速蔓延。据辽宁省疾控中心报告,近年该省梅毒发病已呈几何式增加。1994年前该省年报告病例数不超过百例,至2000年,年报告病例数已达8097例。梅毒发病在8种报告性病病例中的构成比例,从1991年的0.35%上升到27.14%,男女比例也已从1993年的4.58变为0.88另据广州市性病监测中心报告,该市1993年梅毒发病率仅为0.76/10万,2000年梅毒发病率已达42.38/10万,其中男性发病人数增加75.65倍,女性增加98.36倍。
 
  花都康政医院对连年来接诊的3024例梅毒病例分析发现,男性梅毒患者半数以上因生殖器溃疡症状就医,女性因此就医者仅占7.90%。而针对其中1213位梅毒溃疡患者的诊断分析发现,男性梅毒患者发生3个或3个以上溃疡点的仅为1.42%,女性却高达42.37%。从患者婚姻状况看,无论男性病例还是女性病例,已婚者均占2/3左右。从传染源看,男性由配偶传染的所占比例很小,而女性由配偶传染的却占较大比例。
 
  梅毒感染人数近年来疯长 花都康政医院医生指出,女性梅毒病例大幅度增加,以及家庭内部的传播,预示了梅毒发病的进一步恶化和控制难度的增加。
 
  花都性病专科医院     尖锐湿疣做为近几年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易复发,传播性强,难根治,让广大患者朋友谈之色变,针对尖锐湿疣的并发症和传播性,花都康政医院的医生们的就这一话题展开普及会谈,我们来听听医生们的意见。
 
  一般情况下,尖锐湿疣是因不洁性行为而传播的,在性乱者中非常常见,治疗上并不困难,但是容易复发。尖锐湿疣的发生和复发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因素包括下列几点:
 
  一、性行为。
 
  研究和统计表明,有多个性伴者发生ca的几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高于单一性伴者;在一定的范围内,性生活的年龄也是ca的危险因素,首次年龄小于19岁者,其发病率及复发率均显着增加;男性商业性工作者是ca的高危人群。

  二、免疫功能。
 
  资料表明,免疫力低下的个体如、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性化疗和应用糖皮质激素等病人,ca的发病率及复发率均显着增加,且疣体体积也较大。
 
  三、年龄和性别。
 
  年龄是ca的独立危险因素,80%的ca发生于16~34岁的青年人,发病高峰年龄为20~25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22岁,女性为19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1。4。另一研究发现,女性年龄小于25岁是肛门生殖器疣的危险因素。
 
  花都性病专科医院      四、吸烟。
 
  因为吸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所以吸烟也是ca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吸烟者ca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多,且发病率随烟龄和日吸烟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吸烟能促进ca复发。
 
  五、饮酒。
 
  饮酒是包括ca在内的多种性病发病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因为饮酒影响了机体t淋巴细胞的活性,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同时酒精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焦虑,增强性欲,增加高危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ca的发生和复发。
 
  六、避孕措施。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能阻挡hpv感染,所以坚持使用安全套可预防ca的发生。另有研究显示,服用避孕药妇女ca的发病率高于未服药者。
 
  七、婚姻妊娠状况。
 
  资料显示,离婚、夫妻分居、丧偶、未婚者ca发病率比正常对照组高,因为这些情况下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妊娠期妇女具有较高的ca发病率,且ca的复发率相对较高,这与妊娠期的内分泌功能变化有关。
 
  八、患其他性病。
 
  尖锐湿疣与其他性传播疾病如生殖器、淋病、艾滋病等密切相关,其原因一是尖锐湿疣患者多有也可导致其他性病的危险性行为。二是一些性病的病原体破坏了黏膜屏障,使机体抵御hpv的能力下降。

  应该强调的是,有些人感染了该病毒,但处在尚未发病的“潜伏期”,此时,如与配偶性交,也有同样的传播性。如果孕妇被感染,疣病毒可在分娩过程中传染给婴儿,引起婴儿喉部的乳头状癌。少女宫颈正在发育,更容易感染上乳头瘤病毒。本病的病程长短不一,有的人在数月可治愈但有的人病变持续多年,久治不愈。据有的资料报道,病变多年者,易转变为癌肿(宫颈癌、阴茎癌、肛门癌),并可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温馨提示: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请点击在线客服一对一交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